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楚辞章句叙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叙曰,昔者孔子,睿圣明吉。
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
门人三千,罔不昭达。
临终之日,则大义乖而微言绝。
其后周室衰微,战国并争,道德陵迟,谲诈萌生。
于是杨、墨、邹、孟、孙、韩之徒,各以所知,著造传记,或以述古,或以明世。
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
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
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
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虑,缵述其词。
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
孝章即位,深弘道艺。
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
其馀十五卷,阙而不说。
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
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
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
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
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
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
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
不见容纳,忿恚自沈,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
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
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
仲尼论之,以为大雅。
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
「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嫄也。
纫秋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
「夕揽洲之宿莽」,则《易》潜龙忽用也。
「驷玉虬而乘鹥」,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就重华而嫩词」,则《尚书》咎繇之谋谟也。
「登昆仑而涉流沙,则《禹贡》之敷土也。
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
屈原之词,诚博远矣。
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离骚经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
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
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
谋行职修,王甚珍之。
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
离,别也。
骚,愁也。
经径也。
言己放逐离别,忠心愁思,独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
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
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
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沈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
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悯其志焉。
九辩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九辩》者,楚大夫宋玉之所作也。
辩者,变也,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也。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故天有九星以正机衡,地有九州以成万邦,人有九窍以通精明。
屈原怀忠贞之性,而被谗邪,伤君暗蔽,国将危亡,乃援天地之数,列人形之要,而作《九歌》、《九章》之颂,以讽谏怀王,明己所言,与天地合度,可履而行也。
宋玉者,屈原弟子也。
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
至于汉兴刘向王褒之徒,咸悲其文,依而作词,故号为《楚词》,亦采其九,以立义焉。
招魂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
招者,召也。
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魂者,身之精也。
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
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远之也。
惜誓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
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
惜者,哀也。
誓者,信也,约也。
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复背之也。
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
盖刺怀王有始而无终也。
南阳王冯东海王祗祭礼对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圣恩敦睦,感时增思,悼二王之灵,发哀悯之诏,稽度前典,以正礼制。
窃观故事,前梁怀王临江悯王、齐哀王临淮怀王
并薨无后,同产昆弟,即景、武、昭、明四帝是也,未闻前朝修立祭祀。
若临时所施,则不列傅纪。
臣愚以为诸在冲龀,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谥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绝之。
至于一岁之限,不合礼意,又违先帝已然之法,所未敢处(《后汉·孔融传》。)
西岳华山亭碑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光和元年岁在戊午,名曰咸池,季冬己巳弘农太守河南河南樊君讳毅字仲德下车之初,恭肃神祀西岳至尊。
诏书奉祠,躬亲自往。
省从劳谦,即事有渐。
散斋华亭,斋室逼窄。
郡县官属,法斋无处。
尊卑错总,精诚不固。
畏天之威,逢斯瘅怒。
时雨不兴,甘澍弗布。
念存黔首,惧阙旷素。
于是与令巴郡朐忍先谠公谋,图议缮故。
断度桪廓,立室异处。
左右趣之,莫不竞慕。
二年正月己卯兴就,既成有亢,休嘉启寤。
各得竭情,福禄是顾。
刻兹碑号,吏卒侠路。
其辞曰:
岩岩西岳,五镇次宗。
绪德之尊,大华优隆。
皇帝永思,祀典孔明
高神肯宴,圭璧贽通。
赫赫在上,以畜万邦。
惟岳降神,实生群公。
卿士百辟,缵业攸蒙。
帝命不违,岁事报功。
后辟命卿,散斋外亭。
敬恭明祀,以奉皇灵。
处所逼窄,屑窣有声。
神乐其静,翛翚无形。
尊卑有序,洁心致诚。
因缮旧室,整顿端平。
在其板屋,孰不加精?
天人同道,万祚是迎。
既受帝祉,延于后生。
为龙为光,显人王庭。
为公为侯,福禄来成。
刻石纪号,永亨利贞。
府丞勃海刘固叔长、功曹史杨儒寻先、主簿湖馗伯冯、工曹掾杨基伯载、史陜许礼文化、县陇西彭和伯怡、左尉陇西甄璆叔宁,临典者门下掾□瑗伯先、主记史文进户曹掾魏尝威、长史田胳文祖、将作掾曹鉴孔明、任就幼成、史吴武丙昌(《隶释》。《古文苑》以为卫觊作)
五悲文 其二 悲穷道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二悲曰。流泪公子。
伤心久之。历万古以抽恨。
横八荒而选悲。有幽岩之卧客。
兀中林而坐思。形枯槁以崎嶬
足联蜷以缁釐。悄悄兮忽怆。
眇眇兮惆怅。迢遥兮独蹇。
淹留兮空谷。天片片而云愁。
山幽幽而谷哭。露垂泣于幽草。
风含悲于拱木。徒观其顶集飞尘。
尻埋积雪。骸骨半死。
血气中绝。四支萎堕。
五官欹缺。皮襞积而千皱。
衣联褰而百结。毛落须秃。
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
张仪之羞舌。仰而视睛。
翳其若瞢。俯而动身。
羸而欲折。神若存而若亡。
心不生而不灭。其所居也不爨。
其所狎也非人。古树为伴。
朝霞作邻。下阴森以多晦。
傍恍惚兮无垠。松门草合。
石路苔新。公子方抚其背兮曳其裾曰。
子非有唐之文士欤。燕地之高门欤。
昔也子之少则玉树金枝。及其长则龙章凤姿。
立身则淹中不足言其礼。挥翰则江左莫敢论其诗。
每兢兢于暗室。恒诩诩于明时。
常谓五府交辟。三台共推。
朝纡会稽之绶。夕献长杨之辞。
痛私门之祸速。惜公车之诏迟。
岂期晦明乖序。寒燠愆度。
鳞伤羽折。筋挛肉蠹。
离披于丹涧之隅。觳觫于薮山之路。
已焉哉。已焉哉。
昆山玉石忽摧颓。事去矣。
事去矣。古今圣贤悲何已。
天道如何。自古相嗟。
项羽帐中之饮。荆卿易水之歌。
何壮夫之懦抑。伊儿女之情多。
借如苏武生还。温序死节。
王陵之母伏剑。梁之妻泣血。
事盖迫于功名。情有兼于贞烈。
关羽汉阴。田横海岛
孤城已迫。疲兵尚老。
离离碣石之鸿。羃羃江潭之草。
回首永诀。吞声何道。
及夫献帝偷生。怀王客死。
西都之城阙。忆南荆之朝市。
凤凰楼上陇山云。鹦鹉洲前吴江水。
一离一别兮。汉家宫掖似神仙。
独坐独愁兮。楚国容华竞桃李。
别有士安多疾。颜奇不起。
马援困于壶头。冉耕悲于牖里。
平生书剑。宿昔琴樽。
研精殚于玉册。博思浃于铜浑。
思欲为龟为镜。立德立言。
成天下之亹亹。定古今之谆谆。
一朝溘卧。万事宁论。
君徒见邱中之饶朽骨。岂知陌上之有游魂。
假使百年兮上寿。又何足以存存。